赵建才副省长赴信阳市调研旅游工作
调研中赵建才副省长说,这次赴信阳调研主要有两项任务:一是调研信阳旅游业发展情况。二是调研城乡统筹一体化和城乡建设情况。目的是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进行调查研究,为明年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提供思路和意见建议。近年来,信阳抓工作尤其是抓旅游工作有思路、有动作、有成效,引进了一些大项目,如港中旅鸡公山、上海文广电信阳文化影视基地、常州动漫园项目等,旅游业发展起步快,发展势头好,旅游收入增幅大,效果明显,旅游业呈现了勃勃生机,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些成绩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也得益于信阳市县领导干部的真抓实干。尤其是看了这三个项目,很受启发和鼓舞,信阳在这些方面走在了全省前面的,许多经验值得总结学习。
赵建才副省长指出,抓旅游工作必须树立四种理念:一是抓旅游就是抓产业发展。国务院刚出台了支持河南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对加快旅游业发展提出了要求。中原经济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国家希望河南走在中部崛起的前列,率先完成“三化”协调的重大任务。刚刚闭幕的省九次党代会,对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部署,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要用经济观点看待旅游业发展对于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以及繁荣经济的重要作用,要把旅游业作为一个产业和产业链来打造,把旅游业培育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担当更大重任。二是抓旅游就是抓文化繁荣。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旅游分不开,不能就文化而谈文化,文化是静的、旅游是动的,文化大的概念涵盖旅游,文化需要借助旅游来展示、推广、传播和繁荣。审视全球每一个知名的景区都是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典范,如:云台山、少林寺、清明上河园等。信阳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要把文化内涵挖深、挖透,找准旅游与文化的最佳结合点,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再上新台阶。三是抓旅游需要大项目来推动。长期以来确实存在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以前上工业项目不惜血本,而在文化旅游发展上舍不得投入、决心不大,存在把旅游业作为副业的认识偏差。旅游业不仅仅是消费性产业,而且是消费和生产相结合的产业,拉动作用大、综合带动性强。走“三化”协调发展的道路,必须开阔思路,转变认识,采取办法,加大投入,用大项目来推动。按照“三具两基一抓手”的要求,一具体就突破,一具体就深入,抓项目、抓具体、抓基层,以抓项目为载体抓工作,工作就会推动得快,办事情也会有针对性,抓大项目建设必要时可开绿色通道,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四是抓旅游发展要用产业集聚区来支撑。集聚区是一个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对于一个城市和一个区域来讲,走组团式发展和产业集聚发展是一个突破。当前,产业集聚区局限于工业,应拓展布局到文化旅游产业。比如,信阳鸡公山、郑州嵩山,焦作云台山,开封清明上河园、安阳红旗渠等条件具备的,可先行先试。
赵建才副省长强调,当前要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规划。旅游规划是旅游业的展望和长期的计划。统筹考虑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有序性、阶段性和长期性,制定好全省规划、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城乡建设也应从经济和旅游的角度统筹安排。二是抓项目。项目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树立对外抓宣传营销、对内抓项目的思路,真抓实干一个一个项目的去做,只有通过项目的推动,才能取得突破和抓出成效。三是抓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抓好道路、水电、商业等基础配套建设,发挥政府、市场两方面作用,完善旅游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比如鸡公山、灵山、南湾湖、出山店水库等景区规划建设旅游环线公路,进一步促进旅游企业的发展。四是抓管理和服务。景区、宾馆、旅行社既要提升管理又要做好服务,尤其要加强导游队伍管理和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建设等,旅游部门要加大查处黑导、黑社的力度,努力提升服务质量。五是抓招商引资。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旅游,加快推动旅游业发展。六是抓品牌。品牌是竞争力,品牌是效益。要抓好品牌打造和塑造,少林寺、鸡公山等都具有培育成国际品牌和打造成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条件,把品牌打造好,才能创造更多价值,才能进一步开拓市场。
赵建才副省长要求,一是省旅游局要提前谋划好明年工作,筹备明年全国两会前召开高规格的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二是省旅游局、发改委、住建厅统筹考虑部分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纳入全省重点集聚区布局。三是由省旅游局牵头,发改委、住建厅等相关部门参加,抓好几个旅游大项目建设。四是年底前召开一次办公会专题研究与港中旅战略合作的相关事项,商讨解决相关具体问题,由港中旅提出方案做好前期准备。
调研座谈会上,省直相关部门、信阳市县、相关旅游企业分别进行了汇报和发言。省旅游局局长范修芳表示,信阳旅游在河南省“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已开始制定的全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中都占据重要位置,省旅游局将从山水休闲游、红色游、茶文化体验游等三个方面重点支持信阳旅游业的发展,近期将签订局市旅游战略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