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台湾—走进台湾休闲农业”
河南旅游推广交流活动圆满结束
6月14日至16日,“中原经济区合作之旅—走进台湾”旅游分团一行60人走进台湾宜兰县香格里拉农场、南投县台一农场、苗栗飞牛牧场,参观考察当地农业旅游发展情况、座谈了解台湾农业休闲旅游发展经验。在三场旅游推介会上,省旅游局局长范修芳对我省旅游进行了精彩推介,副局长何琳主持会议,台湾东森电视台、旅报及当地媒体、农会、观光协会、农场经营者和旅行社负责人参加了活动。
范修芳在介绍了我省丰富的旅游资源之后,重点就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发展与大家进行了交流。他说,农业观光休闲旅游是一种由一产向三产延伸渗透、农游两业交叉融合的新兴产业,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功能兼具,社会、经济、环境三大效益兼备,可以为农业增效、为农民增收、为农村增色、为旅游增值,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幸福指数、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河南是农业大省,是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被称为“天下粮仓”、“国人厨房”。早在距今约一万年至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河南就创造出著名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向世界展示了华夏民族农业文明的独特魅力。河南的5A级景区神农山是人类始祖----炎帝神农活动最频繁、最集中的地方,神农的祭天坛就位于河南沁阳市。而把农业与旅游结合起来,河南也是最早的。河南商丘市有三百里古梁园,建于西汉时期,是一个集农业、林业、畜牧养殖业为一体的开放式园林,每逢春末夏初,丽人游子蜂拥而至,骑射狩猎,望月抚琴,饮酒赋诗。因此,商丘市被国家旅游局认定为旅游发源地和景区文化发祥地。悠久的农耕文化为河南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农业旅游资源。河南乡村地域广阔,为农业旅游规模的壮大奠定了基础。全省共有农家宾馆一万余家,从业人员达10万余人。河南旅游资源70%都在农村,加上乡村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大大改善,观光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潜力巨大。河南是第一人口大省,旅游消费需求十分旺盛,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河南的居民消费正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提升,广阔的消费需求正在转变为巨大的现实购买力,为观光休闲农业旅游提供了足够的市场空间。未来五年,河南将推出10个乡村旅游重点县,培育20个乡村旅游镇,打造300个特色浓郁、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旅游村,成功创建20个国家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示范点。届时,一个生态优良、风景优美、环境优越、服务优质的农业旅游大省形象将会呈现在世人面前。
这次走进台湾休闲农业是我省旅游第一次走进台湾基层,为台湾广大民众了解河南打开了一扇窗。许多人表示,过去不了解河南,听了河南的推介就想去看一看河南的风景。每场活动前,少林寺武术馆的武僧都进行了少林功夫表演,更是引来了台湾民众的阵阵喝采。省旅游局及各省辖市旅游局摆放的宣传资料受到追捧,现场发出10000余套宣传品。
16日晚,范修芳召集4个特色旅游村的支部书记和有关人员进行了座谈。大家表示,台湾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通过参观考察,进一步开阔了视野、看到了差距,同时也明确了方向、增强了信心。范修芳要求大家回去后及时向上级汇报、向村委通报,对本村旅游业发展进行再思考、再谋划、再定位,切实借鉴好台湾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的做法和经验,转变观念、创新手段,维护生态、永续利用、注重细节、精雕细琢,切实提高乡村旅游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