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河南旅游工作 >> 正文
3
河南省旅游局办公室
2011年01月04日 
 

 

 

编者按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为我省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一次重大的战略机遇。为把握好这一机遇,做大做强旅游业,省旅游局结合贯彻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我省旅游工作实际,坚持主动融入、找准定位、科学谋划、勇于担当,使旅游业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做出更大的贡献。现将范修芳局长在全局干部大会的讲话第三部分摘要印发,望全省旅游系统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我省旅游业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

责任与担当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我省旅游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旅游系统必须抓住这次机遇,站位全局、主动融入、找准定位、勇于担当,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综合功能和先导作用。

――在思想认识上,要强化“六个意识”

一是强化机遇意识。机遇在抢,稍纵即逝;机遇在抓,稍松即无,要紧紧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政策机遇,包括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对旅游业的两个定位、国家旅游局与省政府签定合作协议、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原经济区建设等等所带来的宏观政策机遇;抓住扩大内需和拉动消费带来的市场机遇,包括投资增长、消费拉动等都给旅游业带来了极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余地;抓住建设两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带来的环境机遇,包括保护生态环境、倡导低碳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城乡条件,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条件。要抢抓机遇,就要抢占市场,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就要抢占阵地,用标准来规范新兴旅游业态的发展,将其纳入旅游监管和服务范围,扩大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和空间;就要抢建平台,通过搭建中原经济区合作平台,在区域旅游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

二是强化大局意识。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全省大局,我们要认真了解大局,研究大局,把握大局,自觉主动地服从服务于这个大局,站在大局的高度理清思路,在大局中谋划发展,在大局下推动工作,围绕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大局的发展,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带动力量,为大局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三是强化责任意识。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龙头,是现代服务业的重点。旅游业能够提升一产、促进二产、主导三产。因此,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过程中有责任承担起各种担当,发挥好各种作用。

四是强化竞争意识。当前,旅游业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点”的竞争进入了板块竞争和综合竞争。只有打造一批功能复合、设施完备、服务优质、安全放心的旅游目的地,才能够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才能够在全国提速晋位。

五是强化开放意识。中原经济区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必须通过对外开放来带动中原经济区的发展。而旅游业是一个天然开放的产业,这就决定了旅游业必须走在我省对外开放的前列,决定了旅游系统必须放眼世界、开阔眼界,用更宽的视野看待旅游,用更新的观念谋划旅游,努力扩大旅游业对外开放,增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动力和活力。

六是强化创新意识。旅游业是朝阳产业,需要有昂扬的锐气和创新的勇气。要进一步推进旅游理论创新,用先进的理论指导旅游发展,特别是要着力研究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对相关行业的拉动及具体贡献率等,以便旅游业更好地发挥综合带动作用。要进一步推动旅游产品创新。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群体、不同季节、不同主题,创新推出新的产品,保持旅游市场持续活跃。要进一步推动旅游业态创新。支持和培育旅游演艺、旅游购物、旅游会展等新型业态,促进旅游业多元化发展。

――在功能定位上,要发挥“六个作用”:

一是发挥旅游业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中的支撑作用。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撑。旅游消费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的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业和商品零售业的贡献率超过40%。 “十二五”期间,我省旅游综合收入要保持15%以上的速度增长,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12年要达到3000亿元,2015年达到4600亿元,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10%以上。可见,旅游业既有支撑作用,又有带动作用。

二是发挥旅游业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催化作用旅游业的产业带动性、经济扩张性、融合渗透性和效应递增性都很明显,能够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起到推动作用。因此,旅游业要主动与一产互动发展、与二产联动发展、与三产融合发展。

三是发挥旅游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推动作用。用旅游的理念规划农村发展、提升农民素质、优化农村环境。要重点抓好“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打造一批旅游特色小镇,建好一批红色旅游景区,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四是发挥旅游业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中的承载作用。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发展旅游,可以传播文化、倡导文明,形成文化旅游共生体和联合体。河南旅游要以发展文化旅游为主体,重点培育古都、黄河、姓氏根亲、功夫等世界级知名文化旅游品牌,促进旅游与文化互融共进、协同发展。要继续提升已有演艺节目的品味,推出一批新的演艺品牌,推动文化旅游各要素的聚合与提升,产生共振联动的整体效应。

五是发挥旅游业在民生保障与改善中的促进作用。坚持旅游为民、惠民、富民,大力推动城乡旅游设施建设,策划一批城乡旅游精品线路,让城市人走出城市、走向农村,让农村人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环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就地转移劳动力,安排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六是发挥旅游业在对外开放中的先导作用。旅游业是外向型产业,能够在我省对外开放中担当先头部队的角色。要着力巩固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豫台旅游高峰论坛和东北亚地方政府联合会旅游专门委员会年会这三大合作交流平台。积极落实与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家的旅游合作协议,着力打造中原旅游联合体,以区域旅游的一体化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在工作重心上,要打造“六个支撑”:

一是形象支撑。构建以文化河南·壮美中原主题形象为龙头,以全省18个省辖市和各县(市)旅游形象为支撑,以旅游企业、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形象为基础的旅游形象体系,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叫响形象品牌。

二是项目支撑:坚持大项目带动,每年规划一批、引入一批、转型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以项目开发与建设支撑我省旅游业的发展与提升。

三是企业支撑坚持大企业培育,每年引入一批外来企业、整合一批本土企业,形成大集团与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四是品牌支撑树立品牌意识,加快品牌培育,强化品牌营销,实施品牌带动。重点打造一批世界级景区品牌;培育一批区域性旅游会展品牌;孵化一批全国性旅游演艺品牌;催生一批特色化旅游商品品牌。

五是集聚区支撑。通过建设旅游集聚区,聚合六大要素,聚集不同产品,加粗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经济。

六是市场支撑。依托人口优势,多样化繁荣省内市场。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为重点,多元化拓展国内市场。深度开发港澳台市场,稳步提升日韩、东南亚市场,积极开发欧洲及北美市场。

――在支持体系上,要强化“六个保障”

一是组织领导保障。重视发挥我省“旅游产业发展协调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定期研究解决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此带动和促进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更加重视和支持旅游发展。

二是政策法规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性扶持政策,确保财政、土地优惠、税费等政策落到实处。加强旅游法制建设,完善法规体系,推进依法治旅进程。

三是体制机制保障。探索设立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深化国有旅游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以资产和要素重组为突破口,培育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旅游龙头企业。建立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建设激励机制,提高各地、各企业发展旅游的积极性。

四是人才智力保障。争取将旅游人才建设纳入全省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建设中部旅游人才市场。依托“国家中部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建立和完善省、市、县、企业四级培训体系。

五是投融资保障。创造条件推动成立河南旅游投资发展企业,强化投资引资,指导和参与重点项目规划、旅游品牌运作等,同时加强与各金融机构的合作,推动河南旅游业转型升级。

六是环境氛围保障。倡导“大旅游、大产业”的观念,形成“领导重视、部门配合、社会支持”的环境和氛围。特别要让旅游的理念进课堂、进教材、进媒体,让“诚信旅游、文明旅游”深入人心,形成全新的社会风尚。

――在实施效果上,要实现“六个融合”

一是产业融合,旅游业与一产、二产和三产有机互补、互动发展;二是要素融合,统筹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主导要素,实现集约发展;三是区域融合,与国际市场、国内高端市场紧密合作,与周边省市形成联动机制,推动省内各区域客源互送、景点互联;四是条块融合,打破地方保护、行政壁垒和条块分割,通过部门之间、地区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多方合作,形成大旅游发展格局;五是效益融合,注重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融合起来、一致起来,形成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利益共同体,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六是力量融合。旅游业发展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要把社会各界的力量调动起来,除了加强与省直部门、旅游院校的合作外,还要注重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争取人大、政协、工青妇等多方面的支持,让各界人士关注旅游、支持旅游、参与旅游,形成强大合力。

 


本期报:
国家旅游局,省委常委,省人大副主任,省政府副省长、秘书长、副秘书长,省政协主席、副主席,省委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省人大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
送:
局领导、各省辖市有关领导。
发:
机关各处室、局直各单位,各省辖市旅游局,巩义市、邓州市、永城市、固始县、项城市旅游局。


  •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